天天小知识
吃这十类药后别开车,危险堪比酒驾!(1)
1、抗组胺药物
副作用:嗜睡、疲倦、眩晕,对驾驶能力的影响或超过饮酒
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,比如荨麻疹、过敏性鼻炎等,也可用于镇咳、镇静催眠等。它们主要的副作用就是镇静、嗜睡、疲倦、乏力、眩晕、头痛、视力模糊等。
抗组胺药对驾驶员的影响有可能是最常见而又不被人们重视的。有报道指出,在美国每年有50000个案例为抗组胺药引起的车祸。
仅在1998-2000年这3年中,抗组胺药引起的车祸致死人数已达5000人。
第一代抗组胺药(比如苯海拉明、氯苯那敏、异丙嗪等)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明显。
主要表现在降低驾驶员的警觉性和集中能力、减慢反应时间等方面。更需要警惕的是,有一部分人出现上述功能障碍时,并没有明显的思睡反应。
有试验显示,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甚至超过饮酒。一次口服苯海拉明50毫克,等同于血液酒精浓度100毫克/分升所引起的危害。
相比较而言,酒后驾驶的标准为血液酒精浓度20毫克/分升,醉驾的标准为80毫克/分升。
第二代抗组胺药(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)对外周H1受体选择性更强,正常剂量不容易穿过血脑屏障,对于驾驶的影响相对较小,但也不应该忽视。